近期孩子在操作課程中最喜歡玩撲克牌遊戲,例如釣魚、心臟病、桌遊、疊積木等,在輸、贏的過程中孩子學習了「遇到挫折」的能力。孩子必須先能辨別識自己的情緒感受才有可能「將心比心」,進一步查覺、接納和同理別人的情緒感受。而這樣的能力必須在生活中反覆地練習。
當孩子「贏了」開心的同時,姐姐會問:「你喜歡這樣的遊戲嗎?覺得好開心對不對?」當孩子「輸了」鬧脾氣時,姐姐們也會先同理孩子的情緒,再指出不適宜和可以補償的行為。比如說:「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,你可以說不想跟他玩,但不應該用力推他,他可能覺得很痛。現在,你可以先說對不起,讓他不要那麼傷心。」讓孩子從生活對話中察覺自己的情緒狀態,也能學會解決問題和體諒別人的方式。在家裡您是否也常遇到類似的問題呢?
別忘了「即時回應」,讓孩子有被同理的感覺。當爸媽可以即時、適當的滿足了孩子的需求,孩子自然會感覺被重視,也會主動的去注意別人所傳遞出來的「需求訊號」。真正的陪伴,並不是我們對孩子說了「什麼」,而是一種「我們在」的感覺。因為孩子感覺到當我傷心難過時,您是他的最佳後盾。您不會像別人一樣要我趕快好起來,您也不會強迫我做什麼事情來符合您的期待,就只是在那裡,蹲下來或坐下來,陪我一起感受我的痛苦,我想,這就是孩子最需要的感覺。愛,要恰到好處,濃淡合宜。
陪孩子過節日,一直是學校想給予孩子們除了學習活動之外的不同體驗。本週五是熱鬧好玩的西洋萬聖節,不一定要「不給糖就搗蛋」,可以轉換成是孩子與家長們創意裝扮與異想實現的最佳時機喔!教室裡也會有萬聖節的氣氛布置,有蜘蛛、南瓜、蝙蝠……,處處都有孩子參與製作的軌跡。這些是姐姐和孩子們自己發想、設計、動手做,因此孩子會有多一點的體會、多一點的期待、與多一點的珍惜。除了課程學習之外、還能動動腦、動動手,是不是更有意義呢?
⊙2017秋季菲力家長必修第一堂:
人工智能AI時代來臨,人類的生活方式及教育模式將大幅改變,我們更應該用「未來的觀點」去思考「現在的教養」。迎接學習《教養第五波》莊淇銘教授有精闢的見解。抓住一個觀點就值得了,為孩子加油,也為自己打氣!
10月29日(日)上午10:00-11:30馬公公園文化劇場‧3樓演講廳
菲力安康幼兒園 祁祁輔導園長 106.10.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