迎向未來最重要的能力
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,越來越多父母體認到閱讀力就是學習力,也是孩子迎向未來最重要的能力之一。根據「2017兒童及青少年閱讀習慣調查」指出,過半數的孩子常因為「自己有興趣」而閱讀,其次才是「老師指定的作業」與「父母陪伴或要求」。顯然,提供多元而豐富的讀本,引起孩子產生興趣,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好方法。
考試題型大轉變,新聞時事閱讀題
這次期中考,四五年級的社會科試卷上出現了「新聞時事閱讀題」,在配合課本內容與觀念的前提下,閱讀力的檢核讓孩子們有些措手不及。孩子反映「文章裡好多數據,好難看懂。」、「文章太長了,我沒有讀完。」因此得到兩個訊息:孩子習慣閱讀漫畫、遊記、小說等敘述文文體,對於說明文或論說文則有「資訊汲取能力」不足的現象;另外孩子喜愛繪本故事,對於中長篇文章的閱讀能力也較為缺乏。
課外閱讀課內化
隨著年齡增長,閱讀可以結合課程學習而做調整,所謂課內或課外閱讀的分界,其實不需要那麼明顯。對於「課外閱讀課內化」的概念,是近年來很多專家在推動的新概念。以高年級在學習的歷史來說,「鴨母王朱一貴事件」在課本上只有硬梆梆的三句描述,然而這些輕描淡寫的人物,其實有很多故事可以分享,透過這些情節、有生命的故事,孩子們更能有所感悟,也能為學習加分。
閱讀,像呼吸吃飯一樣平凡而重要
每天安靜閱讀的時間越長,選書自主性越高,孩子在閱讀的表現上就會越好,而孩子主動閱讀的關鍵,則在於「書是自己挑選的」,而非別人要我讀的。幫孩子找適合的書單,由孩子選擇想看哪一本,是閱讀習慣養成的一個重要步驟。當我們在做家庭收支預算時,不妨把購書也列入預算中,布置閱讀的情境,教孩子把錢分配到買書上面,讓孩子自然而然覺得閱讀是一件像呼吸、吃飯一樣重要而又平凡的事。
菲力中正安親校 逸卉主任 107.04.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