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話的藝術
孩子的語言發展有一定的時間和階段。從嬰兒的哭聲開始到進入單音節的「爸、媽」,慢慢的詞彙會越來越多,不但可以組成完整句子,還能清楚的表達意思。四、五歲之後會變得特別喜歡發問,像是「誰說的」、「為什麼」更是經常掛在嘴邊。
在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,大人要有絕對的耐心做到「慢慢說」與「好好說」;要成為孩子主要傾聽的對象,和孩子平等的交流溝通,才能有效的激發出孩子想說話的慾望。
別做黑白父母
在日本流傳這麼一句話:「不要做黑白父母。」就是指只會說Hi或ByeBye的父母,之所以會造就黑白父母的原因便是忙碌。有研究顯示,大部分的父母和孩子溝通談心的時間,每天大約也只有12分鐘左右,如此貧乏的心靈溝通和孩子的成長需要相去甚遠!雖然忙碌是事實但不能成為疏離的藉口,相信我們只要有心,就一定有解決的辦法。
爸媽一起來效果會更好
親子交流不能只有媽媽這個角色,爸爸也需要和孩子做溝通互動。不論工作的時間多寡,每天與孩子單獨相處10-20分鐘聽聽孩子說話,孩子一定會把發生的趣事和祕密與爸爸分享,如此一來爸爸就不會只是威嚴和工作的代名詞了。很佩服我們有位家長,每天都會和孩子說話聊天並且共讀一本故事書;爸媽共同分擔,更能讓孩子清楚的感受到父母全心全意的愛!
【愛的叮嚀】
- 本週攜回睡袋回家清洗,也請記得幫孩子替換衣物。
- 尚未繳交畢業班物件的家長也請盡快,謝謝您!
菲力安康幼兒園 宥妘園長 109.05.15